民进: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承德市特别是隆化县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乡村的关心,该建议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一、隆化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梯次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围绕省、市、县三级和美乡村示范区创建,拟创建26个省级美丽乡村。为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抓规划上项目、抓投入促建设、抓举措保落实,着力补齐短板弱势,建设标准提档升级,全力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坚持顶层设计规划引领
我县根据资源禀赋和村庄条件,持续围绕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主城区及高速沿线、重要河湖、乡镇政府所在地、景区周边等重点区域,制定了《隆化县美丽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隆化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2023年,我县稳步推进七家—茅荆坝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提升示范区创建成效;启动张三营—唐三营县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区建设;计划打造县级美丽乡村100个,省级美丽乡村26个。按照年初建设方案已全面开展建设,实现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
(二)强化和美乡村示范区建设
1.继续开展七家—茅荆坝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七家—茅荆坝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期为三年(2022年——2024年),已经编制《隆化县七家-茅荆坝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方案(2022—2024)》和年度创建方案,下达我县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项目专项资金1000万元(冀财农【2021】163号)。2022年已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6个(乡村建设类9个、产业发展类7个),已完成各类投资20962.6万元;2023年计划建设项目11个(乡村建设类项目1个、产业发展类项目10个),总投资23975万元,目前正在有序建设中。我县以示范区10个村为中心带动七家茅荆坝区域整体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人居环境水平,提高村民生产生活质量,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2.启动张三营—唐三营和美乡村示范区建设:我县以张三营镇、唐三营镇两个乡镇16个行政村为核心制定了《隆化县张三营—唐三营和美乡村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2023-2025)》,围绕设施农业、肉牛产业、万亩稻田、中药材基地和深厚历史文化优势,预计使用各级资6218万元。实施重点项目9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类项目5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类1个,产业发展类项目3个)。通过创建,在示范区内将形成一带、两心、三乡的空间布局,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区,助力特色农业强县场景打造。目前已全面开展建设。
3.深入推进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围绕三级示范区建设,布局打造26个省级美丽乡村(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6个)。按照“突出重点和合理布局并重”“示范带动和集中连片兼顾”的原则,实施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奖补项目,统筹用于县域内美丽乡村建设:对2022年前认定的部分省级美丽乡村继续规范提升;对2023年省级美丽乡村创建村突出建设打造精品;对基础条件较好、发展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且未列入省级美丽乡村创建的村重点建设,打造区域美丽乡村示范。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涉及10个乡镇27个村,目前已筹集资金1500万元由于巷道硬化、街道绿化、公共停车场建设等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县、美丽隆化”提供有力支撑。七家镇温泉村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茅荆坝镇天义沟村、七家镇西道村被认定为“省级美丽休闲乡村”,七家镇被认定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
(三)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
1.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结合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打响村庄清洁“春季战役”,强力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重点与护林防火“六清”相结合,加强对村边、路边、房前屋后杂草秸秆、枯树落叶进行清理,在消除火灾隐患的同时,助力村庄清洁行动;与春播备耕相结合,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把村街巷道临时散存的养殖粪污清理还田,利用清理出的空闲地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与春季造林相结合,开展农村垃圾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行动,对砖头瓦砾、冬季产生的炉灰等建筑垃圾进行填埋并覆土复绿,从根本上消除农村建筑垃圾,提高绿化率。截至目前,全县有包括保洁员、党员志愿者、群众等近1.5万人次参与,动用大型清运机械2000台次,累计参与人数达万人次以上,彻底清理农村隐秘生活垃圾1890立方米、清理农村生活垃圾42987立方米,清理残垣断壁或杂物137处、清理畜禽养殖粪污2085立方米。
2.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治理稳步开展。集中开展全县农村地区垃圾污水和黑臭水体整治百日攻坚集中行动,确保实现农村黑臭水体、纳污坑塘动态清零。今年11个行政村污水无害化治理任务已完成,实现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有效管控全覆盖。通过市场化运营,将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农村公厕、蔬果等种植业生产垃圾交由第三方保洁公司管理,实现“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收转运处置体系全覆盖,上岗保洁员1585名,配备垃圾桶47149个、垃圾箱664个、垃圾清运车90辆,建设垃圾中转站20座,生活垃圾实行统一收集转运,统一中转压缩,统一焚烧处理。
(四)全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按照“整顿、完善、巩固、提高”的总基调,2023年任务数为改造提升农村户厕2108座,改造提升农村公厕20座,新建农村户厕602座,建设县级改厕服务维修中心1个。目前已完成改造提升农村户厕1708座、农村公厕18座、新建农村户厕209座,建完县级改厕服务维修中心1个。
1.建立健全五项机制。一是数字化设备维修机制。在镇、村改厕服务站基础上,建立县级改厕维修服务中心,引入信息系统管理平台,掌握农户报修需求,群众“点单”,平台“接单”,便捷服务群众。二是便捷化粪污清掏机制。将农村厕所粪污清掏纳入第三方服务,新购置大型吸粪车3辆,小型吸粪车20辆,以“小车抽、大车运”方式实施整村集中清掏,降低清掏价格。三是资源化粪污处理机制。新建月处理能力600吨人居粪污处理中心1处,产生液体肥通过水肥一体化系统还田,让农村人居粪污“变废为宝”。四是规范化公厕管护机制。由第三方公司负责农村公厕日常保洁管理、粪便污水抽运、维修维护运行等工作,打通“公厕”最后一公里。五是智能化运行监管机制。建设农村厕所长效管护监管平台,将设备维修、粪污清掏、农村公厕管护等信息全部纳入平台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智慧精准管理。
2.做好省级改厕试点试验工作。经争取,我县张三营镇东风村、唐三营镇二道窝铺村被省人居办选取开展农村改厕技术模式试点试验。工作我们认真贯彻省人居办《关于扎实做好农村改厕技术模式试点试验工作通知》的相关要求,针对我县高寒缺水、地质复杂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改厕模式,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加大厕所改造提升力度,重点克服原双瓮式厕所不防冻、异味大、澎溅、渗漏、空间小、不美观等缺点,进而解决闲置不用、挪作他用、建在院外、自己不维护问题。截至目前,已完成改造地表或半地下罐户厕5座,微水循环户厕40座,安装电加热便器20座,安装深埋储水罐5座,安装气封坐便器20座,改造、安装各类排气管90座,试点试验获得上级和群众的高度认可,提高了群众改造、使用、维护厕所的积极性。
3.全力做好农村户厕改造提升。制定《隆化县2023年农村厕所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和《隆化县农村改厕“提质年”工作方案》按照方案要求持续开展农村问题厕所整改。不断更新完善“一图二表三册”,对列入整改以及新发现的问题厕所,严格实施村级自查、乡级审核,确保实现排查全面、整改彻底,做到问题厕所随有随清。抓好农村新建厕所质量检查,针对技术模式是否适宜、产品质量是否合格、施工过程是否规范、群众参与是否充分等进行实地检查,严格落实产品质量、施工建设、监督检验、竣工验收全流程监管,把好新改厕所质量关,确保建一座、成一座、用一座。
(五)承办全市人居环境和改厕观摩会
5月9日全市农村厕所改造长效机制建设推进会议在我县召开,市领导对我县改厕工作高度认可,并指出隆化县农村厕所改造长效机制建设在“用”上动脑筋,在“管”上有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要向隆化学习核心做法:一是隆化县委县政府真正重视,投入真金白银,抽调精兵强将抓改厕;二是主管县领导和人居办,用心、用情、用力抓改厕;三是以市场法则为核心的长效机制。5月27日市领导带队对我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地观摩,并于5月28日召开工作会议,会议上市领导对我县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我县在评比中获得了二组第一,全市第二的好成绩,我县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农村厕所革命典型做法先后被市、省宣传推广。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大推进力度。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完善项目建设手续,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二是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指导乡镇、村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吸引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本地财力实力,因地制宜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防止不切实际举债搞建设。
三是强化督导考核。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列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导检查重点内容,加强协调调度,开展经常性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问题。
四是充分发动群众。通过广播、网络、工作简报等多形式,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农民的知晓率,结合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充分利用主题文化墙,除陋习、树新风,营造齐心协力共建美丽乡村氛围。
五是加强舆论宣传。积极总结经验成效、亮点工作、典型做法,用好“河北省美丽乡村”“承德美丽乡村”公众号加强典型宣传推广,展示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隆化县人民政府
2023年8月1日